专利名称
申请号或专利号
公开号
专利摘要
申请人
发明人
全部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排序方式:
按相关度排序
当前查询到
10171
条专利与查询词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关,搜索用时1.375秒!
发明专利:
10026
实用新型:
145
外观设计:
0
共
10026
条,当前第
1-10
条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返回搜索页
1:
[发明]
一种可降解生物基组织粘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2210376707.7
公开号:CN116942886A 主分类号:A61L24/0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2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王岩森
;
侯丹丹
;
祁丽亚
;
王春堯
;
郭敏
;
郭子芳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生物基组织粘合材料,将可降解的氨基酸封端的生物基超分子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或其衍生物、增塑剂复合,通过光引发一步聚合反应,形成具有双网络结构的透明状组织粘合材料。该粘合材料具有瞬时组织粘合特征、高粘结强度、高机械强度和塑性变性能力,适用于出血伤口快速止血、受损创面快速闭合、受损软组织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该材料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优异生物相容性。此外,该材料相较于一般组织粘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重复率高,适用范围更广。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2:
[发明]
一种含纳米颗粒结构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2210381991.7
公开号:CN116948115A 主分类号:C08F292/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3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张增丽
;
徐伟
;
伊卓
;
侯丹丹
;
许春梅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纳米颗粒结构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破乳剂由包含疏水单体、亲水单体、纳米功能单体和可交联单体在内的组分制备而成。本发明所述破乳剂中引入纳米材料,可大大提高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性和表面活性,提高破乳速度、破乳效率和破乳范围,同时生产条件温和安全,无需高温高压条件。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3:
[发明]
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的载体、银催化剂和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
申请号:
202210384926.X
公开号:CN116943746A 主分类号:B01J32/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3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任冬梅
;
代武军
;
汤之强
;
李金兵
;
李巍
;
王淑娟
;
李旻旭
;
林强
摘要:本发明属于银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的载体、银催化剂和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三水氧化铝和矿化剂进行混合、焙烧,得到α‑A12O3;(2)将所述α‑A12O3、假一水氧化铝、造孔剂、含硅化合物和含锆化合物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将所述混合物料、挤出助剂和粘结剂进行捏合、挤出成型、干燥和煅烧,得到所述银催化剂的载体;其中,所述粘结剂为纤维素胶体溶液。本发明采用纤维素胶体溶液为粘结剂制备的载体具有更为理想的孔结构和堆比重等物性。跟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载体制成的银催化剂应用于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4:
[发明]
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的α-氧化铝载体、银催化剂和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
申请号:
202210386270.5
公开号:CN116943747A 主分类号:B01J32/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3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任冬梅
;
魏会娟
;
崔宝林
;
王淑娟
;
王辉
;
廉括
;
崔秉全
;
段红艳
摘要:本发明属于银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的α‑氧化铝载体、银催化剂和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该α‑氧化铝载体由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1)将惰性α‑A12O3粉、含锆化合物、造孔剂和增塑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其中,所述惰性α‑A12O3粉的粒度为1~5μm;(2)将所述混合物料、水玻璃、挤出助剂和粘结剂进行捏合、挤出成型、干燥和煅烧,得到所述α‑氧化铝载体。本发明,以一定粒度范围的惰性α‑Al2O3粉为原料,在载体制备过程中添加增塑剂和水玻璃更有易于挤条成型,以解决α‑氧化铝载体的成型问题。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5:
[发明]
一种研磨装置和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2210388482.7
公开号:CN116943798A 主分类号:B02C7/0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3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王湘
;
戚桂村
;
姜超
;
李秉海
;
宋志海
;
茹越
;
韩朋
;
张江茹
;
蔡传伦
;
赖金梅
;
郭照琰
;
张红彬
;
胡晨曦
;
刘文璐
;
张晓红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磨装置和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该研磨装置包括:釜、在所述釜内部的研磨部件、风扇,以及上方转动部件和下方转动部件,其中,所述上方转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研磨部件进行转动;所述下方转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进行转动;所述风扇通过旋转将原料带入研磨部件内部;所述研磨部件通过转动对原料进行研磨。本申请的研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研磨效率高,磨盘低速运转,进而大大减少磨盘磨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绿色环保,无后处理,而且成本低,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6:
[发明]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应用
申请号:
202210397403.9
公开号:CN116948854A 主分类号:C12N1/2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5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王岽
;
黄素秀
;
孙杰
;
王亭
;
李博伟
摘要:本发明涉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199。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或菌剂对成分比较复杂的原油、柴油、煤油等也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可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或地下水的修复,在石油烃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7:
[发明]
微结节霉、菌剂及其应用
申请号:
202210397558.2
公开号:CN116948832A 主分类号:C12N1/1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5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王岽
;
黄素秀
;
孙杰
;
王亭
;
李博伟
摘要:本发明涉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结节霉(Microdochium sp.)、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微结节霉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00。使用本发明的微结节霉或菌剂对石油烃进行降解,降解效率高,可以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或地下水的修复,在石油烃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8:
[发明]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发泡珠粒、成型体
申请号:
202210399875.8
公开号:CN116948347A 主分类号:C08L51/0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5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徐耀辉
;
吕明福
;
郭鹏
;
张琦
;
王湘
;
侴白舸
;
邵静波
;
吕芸
;
张宗胤
;
唐伊文
摘要: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发泡珠粒、成型体。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括改性聚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石墨烯,所述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且平均长高比为100‑5000。本发明通过添加表面积大、厚度薄的大片型石墨烯取代常用的大量无机填料,在低添加量下就可以有效提高基体树脂的机械性能,与常规配方相比可以大幅减少填料的添加量,减小因添加填料对泡孔结构的影响;同时,在发泡过程中,大片型石墨烯还能起到泡孔成核剂的作用,从而诱导生成更加致密均匀的泡孔,利于提高聚丙烯组合物的发泡性能。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十分理想的发泡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各种发泡工艺之中。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9:
[发明]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注塑发泡成型体
申请号:
202210399886.6
公开号:CN116948348A 主分类号:C08L51/0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4.15 公开日:2023.10.27
发明人:
徐耀辉
;
吕明福
;
郭鹏
;
张琦
;
王湘
;
张师军
;
侴白舸
;
高达利
;
白弈青
摘要: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注塑发泡成型体。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括改性聚丙烯、丙烯腈共聚物、植物纤维粉末、尼龙树脂、相容剂和石墨烯,所述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平均长高比为100‑5000。本发明在聚丙烯组合物中添加大片型石墨烯取代无机填料,在低添加量下就可以有效提高基体树脂的机械性能,与常规配方相比可大幅减少填料添加量,减小因添加填料对泡孔结构的影响;同时,在发泡过程中,大片型石墨烯还能起到泡孔成核剂的作用,从而诱导生成更加致密均匀的泡孔,利于提高聚丙烯组合物的发泡性能。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十分理想的注塑发泡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各种注塑发泡工艺之中。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10:
[发明]
一种红外激光裂解正丁烷低温制备丙烯的系统及方法
申请号:
202410661771.9
公开号:CN118577228A 主分类号:B01J19/12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4.05.27 公开日:2024.09.03
发明人:
王一鸥
;
李涵坤
;
姜超然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红外激光低温制备丙烯的系统及方法,属于丙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催化剂利用红外激光直接诱导模型分子正丁烷裂解制备丙烯的反应系统。针对传统热裂解存在反应温度高、产物选择性难调控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用波长为9‑11微米的红外激光照射反应系统,可选择性地和正丁烷分子结构中两端的的碳‑碳键发生共振,从而定向生产丙烯,实现精准的分子剪裁,同时降低所需的反应温度。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共
10026
条,当前第
1-10
条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返回搜索页
©2025
Patent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