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排序方式:
当前查询到69条专利包含查询词 "刘新厚" ,搜索用时1.28125秒!
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 14外观设计: 1
54 条,当前第 1-10 条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返回搜索页
申请号:200610114465.5 公开号:CN101177465 主分类号:C08F20/10(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6.11.10 公开日:2008.05.14
发明人:甄 珍;刘新厚
摘要:本发明属于本体聚合制备高纯度丙烯酸树脂领域,特别涉及平推薄层管式反应与双螺杆反应性挤出连续制备高纯度丙烯酸树脂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平推薄层管式反应器和与其平行相连接的双螺杆机,无需外加分散剂、溶剂,利用单体本身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生成高纯度、高产率的丙烯酸树脂粒料。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0610114751.1 公开号:CN101190562 主分类号:B29C47/06(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6.11.22 公开日:2008.06.04
发明人:刘新厚;甄 珍
摘要:本发明属于高速光通讯网络中的宽带接入网领域与信息通讯的多媒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折射率为突变性的阶跃型塑料光纤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连续多层复合挤出法,是通过一同芯环形的各层共挤圆管模具,在通常两层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柔韧层,以增加塑料光纤的柔韧性,此层包裹在光纤的最外层,从而不影响光纤的通光性能,同时可大大增加塑料光纤的柔韧性。另外根据需要,也可在拉制光纤的同时,再增加外保护层,形成四层结构,从而使塑料光纤光缆的生产在同一机组上同时完成。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0810239547.1 公开号:CN101747131A 主分类号:C07C9/04(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8.12.12 公开日:2010.06.23
发明人:刘新厚;姚冠辉
摘要:一种利用膜分离与低温精馏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和甲烷的方法,步骤依次为:焦炉煤气压缩至0.12~0.15MPa、冷却至20~40℃后脱除硫、苯、萘和焦油;压缩至2.2~4.0MPa水解脱除H2S;N-甲基二乙醇胺湿法脱除CO2;吸附法脱除硫化物、汞、水分及C5以上物质;1.5~4.0MPa,20~60℃进入膜分离装置,氢与CH4、N2和CO分离;分离的氢压缩到2.0~5.0MPa进入液氢装置得液氢;焦炉煤气进切换板式换热器,降温除去沸点在-50℃以上的物质;再进入低温精馏塔,从塔底抽出液态物质为含C1、C2和C3的液态甲烷,其纯度达到98%,一氧化碳含量小于0.5%,液态甲烷经升温得气态甲烷。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0810239548.6 公开号:CN101747132A 主分类号:C07C9/04(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8.12.12 公开日:2010.06.23
发明人:刘新厚;姚冠辉
摘要:本发明的利用膜分离与低温精馏从焦炉煤气中提取甲烷的方法,步骤依次为:焦炉煤气压缩至0.12~0.15MPa、冷却至20~40℃后脱除硫、苯、萘和焦油;压缩至2.2~4.0MPa水解脱除H2S;N-甲基二乙醇胺湿法脱除CO2;吸附法脱除硫化物、汞、水分及C5以上化合物;1.5~4.0MPa,20~60℃进入膜分离装置,氢与CH4、N2和CO分离;经膜分离装置的焦炉煤气温度在20~60℃,压力为1.5~4.0MPa进入切换板式换热器,降温除去焦炉煤气中残存沸点在-50℃以上的物质;焦炉煤气再进入低温精馏塔,从塔底抽出含C1、C2和C3的液态甲烷;液态甲烷经升温得气态甲烷;其工艺简单,产品纯度高。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0910085030.6 公开号:CN101899306A 主分类号:C09K11/85(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9.05.27 公开日:2010.12.01
发明人:甄珍;刘新厚;汪琦
摘要:本发明属于荧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质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配位沉淀法制备近红外发光的稀土离子掺杂的稀土无机盐纳米核粒子,然后不分离,一锅法直接在稀土无机盐纳米核粒子外表面生长一层不掺杂稀土离子的无机盐壳层,得到的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质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是在核壳结构的稀土离子掺杂的稀土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外表面包覆有有机配体。本发明的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质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可作为活性物质用于聚合物波导放大器材料和生物荧光标记物质等领域。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0910086287.3 公开号:CN101920180A 主分类号:B01J13/04(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9.06.09 公开日:2010.12.22
发明人:甄珍;吴峥;刘新厚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核聚变领域中的高球形度,高同心度,高一致性的毫米级空心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合物实心微球或者无机实心微球置于底部开有通气孔的支撑盘上,向支撑盘的通气孔中通入气流,使聚合物实心微球或者无机实心微球悬浮在支撑盘上方;以喷雾或滴液的方式将聚合物溶液均匀涂覆在聚合物实心微球或者无机实心微球表面;干燥,将表面带有聚合物材料的聚合物实心微球或者无机实心微球浸泡在溶剂中以除去聚合物实心微球或者无机实心微球,得到主要应用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点火、快点火、体点火工程所需的缓冲层、靶丸支撑层和靶丸烧蚀层的毫米级空心聚合物微球。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0910222999.3 公开号:CN102114708A 主分类号:B29C69/02(2006.01)I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9.12.31 公开日:2011.07.06
发明人:甄珍;刘新厚
摘要:本发明涉及连续化制备折射率沿径向渐变的有机聚合物光导纤维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是将n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透明有机聚合物材料分别置于n台各自的螺杆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后,分别通过各自的螺杆挤出机和在螺杆挤出机出口处安装的有机聚合物熔体齿轮泵,由各自的有机聚合物熔体齿轮泵的出口分别进入一具有n层同芯环形的共挤模头的各层的进口,并分别由具有n层同芯环形的共挤模头的各自出口同步挤出,经共挤模头的机头出口后,形成多层同心的圆棒,并经牵引设备拉伸,得到同心圆柱体结构的具有n层折射率沿径向渐变的有机聚合物光导纤维。有机聚合物光导纤维的每层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折射率不同但相差很小,呈渐变的形式,且层与层之间无界面。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1710427521.9 公开号:CN107092101A 主分类号:G02B27/48(2006.01)I
申请人: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06.08 公开日:2017.08.25
发明人:刘新厚;刘治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楔形镜消除激光散斑装置、激光光源及激光显示系统,该光散斑消除装置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偏转器和匀光棒;所述光偏转器包括至少一组转动机构和楔形镜的组合;楔形镜,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绕激光光束的初始空间传播方向周期性转动,对激光光束的空间传播方向进行周期性偏转;所述周期性转动的转动周期远小于人眼积分时间;匀光棒,收集周期性偏转后的激光光束,输出成像光束。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激光散斑。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99103088.5 公开号:CN1267643 主分类号:C03B23/04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申请日:1999.03.22 公开日:2000.09.27
发明人:甄珍; 刘新厚
摘要: 本发明属于信息通讯的多媒体材料技术领域,采用两步法,先采用离心法制备有机高分了空心管,芯的制备将由第一步制得的有机高分子空心管的一端封住,将含有0.01—0.05M硫醇类链转移剂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1—2%的偶氮类或过氧化物类引发剂的甲基丙稀酸酯类单体和掺杂剂以2/1—10/1的重量比例混合后一次性灌入有机高分子空心管中,在60℃-95℃下反应24—48小时直至固化,达到完全聚合得到渐变型塑料光纤预制棒。按本发明的方法只要两步就可得到透明的、无气泡的、折射率呈平滑的渐变型分布的预制棒。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99108060.2 公开号:CN1276289 主分类号:B29C70/68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申请日:1999.06.08 公开日:2000.12.13
发明人:甄珍; 刘新厚
摘要: 本发明属于信息通讯技术领域,所制预制棒粘均分子量50,000~400,000;数值孔径0.17~0.25;折射率分布呈抛物线分布,g值1.4—3.0。预制棒芯的制备不加引发剂。将有机高分子空心管的一端封住,将含有0.005M—0.05M硫醇类链转移剂和0.5M—1.5M掺杂剂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灌入其中,在70℃—95℃下反应24—48小时最终得到渐变型塑料光纤预制棒。预制棒可拉制成0.5毫米—1毫米的塑料光纤。本发明的预制棒杂质更少,更稳定,制备方法更有利于抑制气泡的生成。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54 条,当前第 1-10 条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返回搜索页
©2023 Patent9.com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06009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