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申请号或专利号
公开号
专利摘要
申请人
发明人
全部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排序方式:
按相关度排序
当前查询到
50
条专利包含查询词 "
赵濉
" ,搜索用时0.390625秒!
发明专利:
44
实用新型:
6
外观设计:
0
共
44
条,当前第
1-10
条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返回搜索页
1:
[发明]
聚苯乙烯磺酸盐在强化采油中的用途
申请号:
01144176.3
公开号:CN1425737 主分类号:C09K7/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1.12.14 公开日:2003.06.25
发明人:
崔国柱
;
俞稼镛
;
赵濉
摘要: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三次采油化学添加剂,作为牺牲剂使用的聚苯乙烯磺酸盐在强化采油中的用途。将由聚苯乙烯磺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或石油磺酸盐组成的水溶液应用于三次采油中,其中,在水溶液中作为牺牲剂使用的聚苯乙烯磺酸盐的浓度为0.01%~5wt%,烷基苯磺酸盐或石油磺酸盐的浓度为0.02%~6wt%。利用废弃聚苯乙烯为原料制备出的聚苯乙烯磺酸盐可用于三次采油用化学添加剂,经过磺化处理后的聚苯乙烯磺酸盐作为牺牲剂使用,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电性,抑制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的吸附减少其吸附量。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2:
[发明]
一种不对称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0710065046.1
公开号:CN101073757 主分类号:B01F17/00(2006.01)I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07.04.02 公开日:2007.11.21
发明人:
俞稼镛
;
赵 濉
;
严 峰
;
宫清涛
摘要:本发明属于Gemini表面活性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化学结构式(I)的不对称Gemini表面活性剂,式(I)中m=6~30;n=0~30;X为选自H、CH
3
、C
2
H
5
、C
3
H
7
、Li
+
、Na
+
、K
+
、NH
4
+
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Y为选自Li
+
、Na
+
、K
+
、NH
4
+
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其中择优m=10~15;n=0~15。本发明还涉及该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个不同的亲水基,其一为磺酸盐,另一个为羧酸盐或羧酸酯;连接基团为苯氧基。该表面活性剂除了具有Gemini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性质外,还由于其两个亲水基分别为磺酸头和羧酸头,具有优良的水溶性、耐硬水性、耐碱性及发泡性,能很好的应用于洗涤、纺织及三次采油等行业中。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3:
[发明]
聚乙烯电熔接头的生产方法
申请号:
201711253312.3
公开号:CN107932824A 主分类号:B29C45/14(2006.01)I
申请人:
江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12.02 公开日:2018.04.20
发明人:
朱国清
;
赵濉
溪
;
姜俊来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电熔接头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先将电热丝外表包覆一方形聚乙烯层,在方形聚乙烯层的一侧设有一凹槽,在与凹槽对应的方形聚乙烯层的另一侧设有一凸块;再将包覆有方形聚乙烯层的电热丝绕置到生产聚乙烯电熔接头的模芯上,使处于成品电熔接头两端加热焊接部位的电热丝紧密相邻,其中相邻的电热丝的方形聚乙烯层的凹槽与凸块相互咬合;再将绕有电热丝的模芯放置到生产聚乙烯电熔接头的模具中并在模具中放入接线柱,然后通过模具的注塑口向模具中注入聚乙烯物料即制成聚乙烯电熔接头。本发明具有使电热丝在聚乙烯电熔接头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及保证成品电熔接头使用的稳定性的优点。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4:
[发明]
一种后布丝式电熔管件
申请号:
201811110364.X
公开号:CN109058637A 主分类号:F16L47/03(2006.01)I
申请人:
江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9.21 公开日:2018.12.21
发明人:
谭冬春
;
谭冬华
;
赵濉
溪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后布丝式电熔管件,包括电热熔管体,所述电热熔管体为一段中空管体,电热熔管体的管壁内表面嵌有螺旋状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螺距相等,电热熔管体的管壁外侧设有电极,所述电极的下端与电热丝电连接,电热熔管体在对应于电极的位置上设有电极护套,电极护套为中空腔体,用于供该接线柱穿过;电极穿过电热熔管体的管壁上设有的通孔露置于电热熔管体的管壁外,且置于电极护套内,电热熔管体的管壁外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观察孔,且观察孔设置在电极护套的内侧,所述观察孔内设置有观察柱。通过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熔管件焊接过程中易造成导线短路以及受热不均匀导致焊接质量差的问题。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5:
[发明]
一种微波发热体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2110694488.2
公开号:CN115504501A 主分类号:C01G9/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21.06.22 公开日:2022.12.23
发明人:
马望京
;
赵濉
;
赵俊
;
张路
摘要:一种微波发热体氧化锌,所述氧化锌具有棒状、片状的微纳结构。此结构赋予了氧化锌多重界面,从而更有利于其实现阻抗匹配,利于微波吸收和热转换,其在2.45GHz微波频率辐射下能快速吸收并转化为热能,15‑180秒可升温至300‑1200℃。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6:
[发明]
一种氧化锌基微波发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
202210114450.8
公开号:CN116553599A 主分类号:C01G9/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22.01.30 公开日:2023.08.08
发明人:
马望京
;
赵濉
;
赵俊
摘要:本发明涉及微波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锌或氧化锌基微波发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在微波处理含碳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简便的方法合成微波发热材料氧化锌,以及通过筛选合适的制备方法以氧化锌基体,利用改性剂构建具有针状、花瓣状及棒状的微纳结构形貌的氧化锌基复合材料,从而使得多种微波透明或发热效果差的无机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微波发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其在含碳材料微波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此外,本发明所述方法还可通过调整各组分之间的配比及合成方式实现微波发热材料的多种形貌。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7:
[发明]
一种缺陷氧化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热解塑料中的应用
申请号:
202211021416.2
公开号:CN115353141A 主分类号:C01G9/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22.08.24 公开日:2022.11.18
发明人:
马望京
;
赵俊
;
赵濉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缺陷氧化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热解塑料中的应用,包括将锌盐、碱与水混合,而后经水热法在70~200℃、pH为9~14的条件下成核晶化,即得。本发明通过控制合成条件,能够获得一种催化效果和吸波效果俱佳的缺陷氧化锌,且其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原料易得,同时寿命长、活性高。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8:
[发明]
一种工业废盐的高效处理方法
申请号:
202310180662.0
公开号:CN116274294A 主分类号:B09B3/5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23.02.17 公开日:2023.06.23
发明人:
马望京
;
赵濉
;
何敏诣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盐的高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工业废盐与一定比例的功能颗粒混合,进行微波处理;其中,所述功能颗粒由第一功能颗粒和第二功能颗粒组成;所述第一功能颗粒选自碳化硅、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功能颗粒选自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苯二酚、叔丁基邻苯二酚和环烷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使用的功能颗粒兼具微波吸收、反应催化、阻聚和抗氧化等多种功能,将其与工业废盐混合进行微波辐照,可以催化有机和无机小分子发生裂解,生成气体小分子,同时可以阻止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发生聚合,从而避免废盐中有机聚合物含量的增加。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9:
[发明]
原位纳米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裂解含碳有机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
202310287382.X
公开号:CN116251579A 主分类号:B01J23/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23.03.22 公开日:2023.06.13
发明人:
马望京
;
赵俊
;
赵濉
摘要:本发明涉及裂解催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位纳米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裂解含碳有机物中的应用。该催化剂包括氧化锌和锌纳米颗粒,且所述锌纳米颗粒由所述氧化锌原位还原得到。以氢气和/或含碳材料为还原剂,将氧化锌进行原位还原,得到所述原位纳米复合催化剂。在常压、无氧气氛的条件下,采用所述原位纳米复合催化剂对含碳有机物进行微波裂解处理,得到以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为主的油产物以及以低碳烯烃为主的气体产物。本发明实现了低成本、重复性强、性能稳定、方法简单等诸多优势为一体的催化剂生产制备新路径,且能够显著提高裂解油产率,尤其是润滑油基础油,附加值和经济价值高,便于推广应用。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10:
[发明]
一种利用生物半焦基催化剂定向调控生物质微波辅助热解产物分布的方法
申请号:
202310518025.X
公开号:CN116622392A 主分类号:C10B53/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申请日:2023.05.09 公开日:2023.08.22
发明人:
赵濉
;
何敏诣
;
马望京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生物半焦基催化剂定向调控生物质微波辅助热解产物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物质经微波辅助热解获得生物半焦;所述生物半焦经酸液酸洗后,任选地,负载活性金属,获得生物半焦基催化剂;所述生物半焦基催化剂与生物质原料经微波辅助热解,获得生物油、合成气和生物炭;通过调整所述酸液和/或活性金属的种类,从而获得不同分布比例的生物油、合成气和生物炭;所述活性金属来源于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微波热解、酸洗及可选地负载活性金属等手段协同提高了生物质热解的效率,并实现调控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分布,提高热解产物中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选择性,对生物化工产业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共
44
条,当前第
1-10
条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返回搜索页
©2023
Patent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