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排序方式:
当前查询到13条专利包含查询词 "鲁青青" ,搜索用时0.25秒!
发明专利:6实用新型: 5外观设计: 2
6 条,当前第 1-6 条 返回搜索页
申请号:201510026671.X 公开号:CN104631620A 主分类号:
申请人:上海海事大学 申请日:2015.01.20 公开日:2015.05.20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高斯曲率索穹顶。它由环向拉索、径向上斜索、径向下斜索与竖向压杆组成;径向上斜索首尾相连构成负高斯曲率曲面;竖向压杆的一端与径向下斜索和环向拉索相连,另一端与不同的径向下斜索和径向上斜索相连,最外圈径向下斜索与上斜索固定在结构周边的支座上形成负高斯曲率索穹顶结构。该负高斯曲率索穹顶的曲率形式与构件数量根据建筑造型、使用功能以及承载能力等要求确定。本发明改变了现有索穹顶均为正高斯曲率的现状,使索穹顶可以应用在各种建筑造型的结构中。此外本发明在保持索穹顶结构原有构造简单、受力合理、造型美观的前提下,由于其两个主方向的曲率正负相反,所以也是一种承受竖向双向荷载性能更加优良的结构形式。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1810429070.7 公开号:CN108772977A 主分类号:B29B17/00(2006.01)I
申请人:安徽瑞赛克再生资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5.08 公开日:2018.11.09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弃塑料膜的再生塑料颗粒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是将废弃塑料膜依次经过分类分拣、破碎、水洗、熔化、拉丝和切粒后得到再生塑料颗粒。本发明对废弃塑料膜提供中合适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使其无害化,而且还可以使其资源化。本发明利用对废弃塑料膜分选、清洗、破碎、熔炼、拉丝、切粒后型成再生的塑料颗粒,可以是制作塑料品的基础原料,也可以制成新的塑料制品,使废塑料膜再生成有用的塑料粒子资源。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1810586616.X 公开号:CN108689081A 主分类号:B65G15/52(2006.01)I
申请人:安徽瑞赛克再生资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6.06 公开日:2018.10.23
摘要:一种废钢输送带、输送装置及应用,属于废钢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此废钢输送带,包括铰接相连的钢性骨节模块和钢性骨节模块外侧连接的滚动链条模块;此废钢输送装置,包括该废钢输送带、机架和机架两端的头轮驱动装置和尾轮张紧装置,机架两侧设置有与滚动链条模块滚动配合的导轨,头轮驱动装置和尾轮张紧装置分别包括与滚动链条模块啮合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结构简单稳定、表面平整易清理的输送带装配在输送装置的机架上,通过头轮驱动装置和尾轮张紧装置驱动输送带工作,传输过程灵活、稳定、承重性强、传输效率高,将此输送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2110679701.2 公开号:CN113620919A 主分类号:C07D311/58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日:2021.06.18 公开日:2021.11.09
摘要: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下用化学法合成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污染大,所用催化剂制备繁琐的问题,公开了一种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的机械球磨辅助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底物1、底物2及丙二腈作为原料,加入蛋白质催化剂及助磨剂后进行机械球磨;(b)球磨结束后将反应物刮出,加入溶剂,过滤后经浓缩、柱层析制得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机械球磨技术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相互接触,实现无溶剂反应,蛋白类催化剂易得对环境友好。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对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制备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速率快。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2110692641.8 公开号:CN113528593A 主分类号:C12P13/00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日:2021.06.22 公开日:2021.10.22
摘要: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下制备步骤复杂,合成时间长,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球磨‑酶催化耦合技术制备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向芳香醛及苯磺酰乙腈构成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酶和助磨剂,进行机械球磨;(b)球磨结束后将反应物刮出,加入溶剂,过滤后经浓缩、柱层析即得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本发明实现了无溶剂反应快速制备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反应中原子利用率高,产物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提纯,将酶催化与机械球磨技术耦合时,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合成含不同数量、不同种类基团及基团不同位置的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申请号:202110857199.X 公开号:CN113651787A 主分类号:C07D311/16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日:2021.07.28 公开日:2021.11.16
摘要:本发明涉及吡喃‑2‑酮类化合物合成领域,为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下合成吡喃‑2‑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时间长、催化剂制备繁琐、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吡喃‑2‑酮类化合物的无溶剂球磨‑氨基酸耦合合成法,所述合成步骤如下:将醛、双甲酮或1,3‑环己二酮、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混匀后,加入小分子生物催化剂和助磨剂进行机械球磨;球磨结束后将反应物刮出,加入溶剂,过滤分离并回收小分子生物催化剂,将滤液浓缩、重结晶后即得吡喃‑2‑酮类化合物。本发明实现了吡喃‑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合成步骤简便,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并且污染少,反应结束后小分子生物催化剂可回收套用。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6 条,当前第 1-6 条 返回搜索页
©2023 Patent9.com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06009422号